心電監護儀發展歷程,技術不斷升級讓人驚嘆
歷史上第 一個心電監護儀的雛形,需要追溯到上世紀初的1903年,有著“心電圖之父”的荷蘭教授Einthoven經過1500米的電纜線,記錄下了第 一份完好的人體心電圖。Einthoven教授的這個行為為大家開啟了心電監護儀的大門!
在中國,心電監護儀的使用始于1928年,數十年間,心血管疾病的大舉延伸,令心電收集和查看技能迅猛開展,如今,這個技能變成臨床最主要的常規查看之一。長途通訊技能、全息印象技能、新電子技能和網絡技能憑借物聯網渠道,讓醫療走入大家的日子,心電監護儀作為主要的一員,自然獲得了非常廣泛的使用。
監護儀廠家介紹心電監護儀發展歷程,技術不斷升級讓人驚嘆
經過回憶心電監護儀的開展史,咱們能夠將其分為以下幾個期間:
新手級期間:由美國Cardguard為代表的公司,創造出根據電話傳輸的心臟監護商品。
商品布景: 20世紀60~80年代,根據電話傳輸的心電監護技能(TTM)得到使用和遍及,并取得了不錯的商場。TTM技能的原理是將實時收集的心電信息轉變為聲響,經過電話傳至醫院接收機,再將聲響諧調為心電信號,用心電圖機描記,醫師經過電話給予病人確診和醫治。
心電監護儀發展歷程,入門級期間
入門級期間:由中國的珠海中立為代表的公司,根據無線尋呼技能創造的心臟監護商品。
商品布景:20世紀80~90年代,中國科學家發明晰根據無線尋呼技能的“心臟BB機”,病人在感覺不適時,手動觸發BB機收集設備,然后將BB機扣在電話上傳輸心電信號。
以國內瑞博監護為核心的監護儀廠家專業從事監護儀研發與生產
熟練級期間: 由美國CardioNet公司、德國Vitaphone公司開發的根據手機通訊傳輸的心臟監護商品
商品布景:20世紀90年代,跟著無線通訊技能和網絡技能的日益開展,心電長途傳輸技能取得了重大打破,本世紀初,“一體式”心臟手機呈現,將心電收集處理單元和發射設備融合于一部特制的手機內,經過手持方法,使手機底部電極觸摸胸壁構成回路來收集心電信號,然后經過移動通訊網絡將心電信息發送至數據處理基地。